在論文草稿交出之後我得到一段難得的時光, 每天讀一本書或者看一部電影. 除了開始試圖補上向來缺少閱讀的日本文學, 也開始讀以前沒抓到空檔讀完的小說. 所以我讀了宮本輝, 山崎豐子, 韋勒貝克, 看了一些電影, 珍芳達, 賈樟柯, 蔡明亮......, 還有一些不記得導演的片子. 珍芳達一直以來我都很不喜歡, 這次依然沒扭轉我的印象. 多數的小說電影作品主題不脫愛與性與死, 有一個禮拜幾乎每天經驗一場以上的謀殺, 看到後來我都累了, 開始讀心靈書籍. 看一些導演的片子開始在心中盤算等一下發生的情節.
"尋找甜蜜客"是一部大異於我先前對紀錄片印象的紀錄片, 大多時候我看紀錄片總覺得悶, 這部片倒是將那種藝術家生命的潦倒和信仰呈現的十分美麗. 讓我想起柯恩兄弟的"醉鄉民謠", 貼切而精準描繪藝術工作中的失敗者. 電影"安娜卡列尼娜"是用舞台劇的形式處理的, 這位導演向來能夠將畫面處理地非常美麗, 看完電影我又重讀一點點托爾斯泰的原著(這本是許多世界級小說大師一再讚揚的), 非常完美的作品, 背後透出俄國文學那種對神和宗教的追求. 接下來開始閱讀北歐的小說, 這部份實在讀太少, 只有讀過"外出偷馬"吧.
除了閱讀小說之外, 還試著讀一點建築大師的語錄, 他們似乎講求全人教育, 對建築的思索常常浸淫在哲學和神學的體驗中. 啟發很大.